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招生资讯
教育部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一)!
更新时间:2022-06-19 17:16 来源:云南西点文化学校 点击数:1023
今天是2021年4月17日,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51天。2021年高考已进入最后的冲刺决胜阶段,此时此刻,所有考生、家长、老师无不紧绷着神经。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应广大学生及家长要求,我校特决定从现在开始至高考录取结束,将通过集团及学校公众平台陆续向各位考生及家长推送2021年高考“干货分享”系列报道。


报道内容将涉及高考备考技巧、考前心理调整、高考命题趋势、高校招生计划、志愿填报指南等方面。云南西点文化学校往届优秀毕业生也将通过此次系列报道向学弟学妹分享自己当初的备考经验、冲刺心得、志愿选择、最后阶段的心理调整等内容。
请广大考生及家长及时关注!!!


以下即为“干货分享”第一期内容:

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命题原则及备考分享

0.jpg


高考生及各位家长看过来,根据《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及近期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给大家汇总了有关2021年高考命题的六大要求和十项原则,提前了解高考试题相关,高考不慌~

1.jpg


2021年高考命题的六大要求


2021高考命题将继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高考的核心功能,上好“立德树人一堂课,”做精“服务选才一把尺”,树好“引导教学一面旗”,做到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


各学科命题都要体现十九大及各届全会的新精神、新论述,体现高考的“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并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落实“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命题要求,使高考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


要求1: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


要求2: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捷。


要求3: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4: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


要求5: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


要求6: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


拼搏的公式


2.jpg


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


原则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原则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原则3: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原则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原则5: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 ,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原则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原则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原则8: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原则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原则10: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通知》指出:在深化考试内容改革方面,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勤奋的公式


3.jpg


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并杜绝机械性刷题,这两大改变则成为了今年高考的新变化,也是向给了大家一种信号。


在今后的高考命题方向中,很难看见以前重复的题型,更多的将是开放性的题目,以增强考生的灵活性,起到一种积极的导向作用,于考生的思维模式可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命题方向出现的新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还是不小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学习中习惯“死记硬背、盲目刷题、思维能力不懂变通”的考生,考高分的难度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因此一定要及时的做出调整,并结合自身的学习习惯和特点,以适应新高考模式及当中出现的变化,不至于被落下。


努力的公式

4.jpg



2021年高考备考中的重点关注


很多学科的命题在新高考、新课改大背景下,都呈现新的特征。大家要在国家的指导性要求和原则下挖掘出新的着力点和提升点。


以语文学科为例:

1.关注日常内容融合到考题中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些新考题,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到考题中。比如说,天问一号传回首幅火星图像!这个点,考察的学科就有高考语文作文,物理等学科的考题。因此,考生必须注意,因为,这个也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2.关注优秀的民族文化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肯定和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优化,同时我也看到高考考题,更倾向于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观念,是民族融合以及创新和发展的基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

3.关注热点素材

对于202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说,做一些新型的考题,比如作文,你可以看一看最新的热点素材,特别是关于历史、文化的内容,这是2021年高考作文最大的热门。

4.关注各种高考命题标准和相关政策

精心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考试评价体系》以及各种与高考相关的政策。

5.关注阅读视野

命题选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可以多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6.关注古文化常识

近几年,高考语文还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未来也将会持续下去。这些题目难度也不大,但就靠平时积累,这些题目正好是拉分项。


奇迹的公式

5.jpg



收获的公式


6.jpg




高考补习、高考复读


高三补习、高三复读


就去西点


Contact information
咨询热线:15987188170
联系电话:15887838710
QQ咨询:308419324
Customer service related
微信客服二维码:
首页
电话
微信
QQ
在线报名
客服电话

15987188170

15887838710

联系微信

15987188170

(点击复制)

联系QQ

308419324

(点击复制)

立即联系

在线报名
返回顶部